#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
這位臨床心理師寫得很用心,這個完整版我就專文發佈了,五感失衡怎麼辦?看完這訊息,就認真遠離阿啾的粉絲團沒關係,暫離資訊也是不錯的休息方式啦。
心冠疫情下的受災戶-五感失衡的我們
心中煦光-心煦心理治療所
創辦人 蔡岳融 臨床心理師
新冠疫情持續延燒,雖然近日看似趨緩,但其實星星之火也足以燎原,不小心的鬆懈也會再度導致破口而大傳染,所以心理師也提醒大家持續維持共識:少出門、少接觸、居家清潔、彼此照顧,鼓勵彼此的好行為。
在疫情生活中,我們努力想辦法維持生活作息,拜科技所賜,手機、平板與視訊軟體變成了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,我們仍舊可以靠著動動手指,上網買物賣物,通訊跟人談天、遊戲及維持樂趣。
但網路世界就如同一個五光十色的魅惑舞廳,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其他事情好做(或者被迫使用)的我們,更是沉浸被迷魅不自知,跟大家分享我的居家時間:通常滑完IG完滑臉書,關心時事看看天氣,如果有好笑影片看一下(也可能分享),筆戰一下別人的發文,沒事再逛逛社團或購物網站有什麼好買的,沒事做了來看看YT影片,也會玩手機遊戲,然後突然叮咚有人傳給我訊息,我就又再遁入那個網路循環直到深夜。(有時睡不著又再拿起手機)
而今天中午我放下手機外出去買便當時,突然好像會有一種不真實感,覺得這個世界好慢喔,便當店怎麼這麼遠,等便當時感覺好久,看著老闆心裏怨怒怎麼老闆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呢,然後我開始打哈欠「奇怪,怎麼會哪麼容易累呢,怎麼有一種不安的煩躁感呢?」
這我才發現,我早已被手機綁架了我的五感與思考,手機使用的過程大量仰賴了視覺及聽覺,卻缺乏嗅、觸、味、體感等知覺及整合,頭腦的思考上也侷限在強烈的警醒程度、對選擇有飽滿的主控感、立即被滿足感與容易逃避挫折感上面,但在沒有手機時,我就像是消風一樣,馬上變得容易疲倦,昏頭晃腦,情緒精神也跟著失調。
這主要是因為與手機互動是一種很強大的聲光及心理刺激的緣故,更可怕的是這個刺激會持續影響我們的頭腦,所以人若再持續久了,腦子會再慢慢更固化成手機的使用模式,再沒有手機使用時,人會更為沒有耐心、需要立即都要被滿足,容易焦慮、憂鬱,暴怒,忽略周遭環境的立體聲音、自然感受,超級容易感到無聊。簡單來說,我們變成手機的形狀了。
所以也提醒各位,在使用手機的同時,也要試著跳脫覺察一下自己噢,看自己是否已經被網路綁架,是否一天到晚追著fb、LINE通知不放,是否一個程式換一個程式,是否一無聊就是掏口袋看手機。
然後,給自己一個遠離手機的時候吧,一個不碰手機下午或早上,我們練習只看書、只玩桌游、只種園藝、只做菜、只做運動、只瑜珈,感受當下的各種感覺,讓自己身心靈慢慢恢復平靜,暫時阻絕螢幕接觸,也讓自己回歸自己感受現實。